爸爸說阿公在80幾歲時,他們變成了朋友。
每日清晨天剛亮,騎車去幫他買早餐燒餅豆漿,
一起聊天,幫他擦澡,說說笑笑。
想想,阿公最後那幾年,是他們一生中最親密的一段日子。
年輕時,阿公是權威的象徵,沉默寡言讓五個孩子不敢親近,
在壓抑的年代,父親是一家的經濟來源,
他像是遠山,始終令人遙望,是偉大也是不可侵犯。
隨著年紀成熟、變老,他也結婚生子當爸爸,
回頭發現阿公更老,老到開始像孩子般鬧脾氣甚至想撒嬌,
偶爾孤獨的佝僂身影,終於感受到威嚴散盡的父親已經一點也不可怕,
人生到了那時,才是他們變成朋友的開端。
還沒結婚前,我總覺得爸爸永遠是爸爸。
「不不不,
你們作為孩子,能給我的快樂大概20分吧,
現在我的快樂都是老婆給的,至少有80分!」
爸爸在餐桌上說的,我媽在一旁聽了爆笑出來。
如今我懂得爸爸的玩笑話,
欣慰著他懂得掌握他的人生,沒有全然寄託在孩子身上。
他沒有想要永遠守著威嚴的父職。
爸爸如今也變成我的朋友,
他常說,人生到這個年紀,要跟平輩當朋友,而不要被當作有距離感的長輩。
那是他從阿公的遺憾中體驗來的智慧。
身為女兒,當父親不想當父親了,他想做回他自己,
我在想,這種宣告不是失去,我沒有失去任何親情,
而是我終於足夠成熟到能讓他從職責中畢業,
讓他不再需要提醒我社會險惡,我也能存活下來。
我也有那般的智慧去消化,
即使父母不再像兒時那樣擔心我,我也能順利感受到愛。
男子跟我結婚後常常有個體悟是:「你家真的很特別耶」。
尤其是當他看見長輩跟孩子之間,沒有太多的尊重或禮節。
我可以跟家人天南地北的聊,
玩笑話怎樣都可以講,即使爭論到像是要吵架了也無訪,
社會時事、人生經驗、金錢、工作、戀愛甚至性事也不會是禁忌,
像是交了一輩子的朋友那樣,
平等的,和諧的,沒有階級的,沒有上對下的。
男子乍看之下,或許很難想像這脈絡源自於父親與阿公之間,
我常跟男子說,很感謝在那個年代長大的他們,沒有將年輕時受的苦複製遺傳。
即使我的父母親還是有上一代烙印的保守與舊俗,
我們也還是會吵架、摩擦、執拗,
但我們都努力著,我努力回首,他們努力向前,
看著彼此的努力與脆弱,
懂得做父母的那些不容易,
也懂得做孩子的那些不容易。
於是我們不須謹守太多「威嚴偉大的父母,孝順恭敬的子女」,也能融洽的愛著彼此。
我跟男子說,
若是期待父母可以像朋友一般的相處,那也要讓自己從孩子的視角畢業。
只有我們不再認為父母應該對我們負責的時候;
只有我們理解父母的成長軌跡是什麼模樣,理解父母的遺憾和處境的時候,
我們才能求得真正的和解與對視。
我想我是幸運的。
結婚後,每次回家都讓這份感受更深。
阿公與爸爸的遺憾,回饋到我們這一代身上。
爸爸有智慧與勇氣變成我的朋友,也變回他自己。
當父母懂得做回他們自己,
才能讓孩子也成為他們自己。